从拉萨老城区发现的古代城市和社会形态中可以看到许多拉萨历史发展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如前所述,大昭寺是拉萨的精神和物质中心,和拉萨缔造者建立的佛教传统相一致,围绕大昭寺朝拜的线路也按顺时针方向。朝圣者向着西藏最为神圣的地方膜拜,求得来世幸福。
据推断,内转经道“朗廓”是在公元七世纪大昭寺修建时同时建成,它以大昭寺为中心环绕而建。
中转经道“八廓”至少在十四世纪后期已存在,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其外观和规模几经改变和修整。现在的八廓和十七世纪后期的八廓极为接近,但仍有两次改造: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拆除了大佛塔、大玛尼转经轮和其他一些宗教用品;1984年,在大昭寺正门前修建了大广场。尽管几个世纪过去了,八廓现在仍然是拉萨主要的市场街。然而,游人会发现,在清晨和日落时八廓街仍是拉萨居民和各地朝圣者转经膜拜的重要线路。大多数信徒每天都要做“转经”一到三次。
外转经道“林廓”,按顺时针环绕1950年前城区的界线,沿途曾有四十多座寺庙和佛塔。
这三条转经线路决定了藏人认知和进入拉萨的道路。按照传统习俗,游客在进入城区前,要先转一圈林廓,在进入大昭寺前,转一圈八廓。三条转经路线确定了拉萨城市扩展的轴线。
几个世纪以来,拉萨市围绕大昭寺层层向外扩展,每层间有许多弯弯曲曲的小巷连接,小巷两边是低矮的白色泥石结构房。一层、两层和三层的建筑错落有致,保证相邻的房子不会挡住日光的照射。如今,寺庙、集市、排水沟渠、池塘、花园和佛塔散布在这些密集的古民居建筑群中。
|